纺织企业平均规模较小,在出口形势不利和国内调控政策的双重压力下,中小服装企业淘汰出局,是否能缓解中低档服装供大于求的局面,促进纺织品服装产业行业升级 情况略好于全国 “10家公司9家难”,这是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协会一位高层近日在公开场合谈到纺织品行业时的说法。这个说法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纺织品行业的困局。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102.88亿美元,同比减少11.07%。1至2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实现8.19%的增长率,比2007年同期下跌30.9%。 相对于全国的情况,长三角的情况似乎略好一些。今年前两个月,江苏省纺织服装出口总体延续去年以来稳中趋缓的走势,累计出口42亿美元,同比增长1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方面,情况也没有想象中的糟糕。根据杭州市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1至2月,杭州纺织品出口情况还算稳定。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60727万美元,同比增长14.18%;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48923万美元,同比增长25.01%。所有数据都超过全国平均值。 除了统计数据外,长三角企业真正的感受如何?记者从浪莎集团董秘马中明处了解到,企业的内衣部门确实感受到了一定影响。一方面,内衣出口受制于人民币升值,利润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内衣行业的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涨。 从马中明的话中不难看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长三角的纺织企业构成不小的压力。根据记者了解的情况,由于其部分输美订单是按6.7至6.8的汇率签的,一旦汇率继续上升,每1亿元人民币的出口额中就至少要蒸发600万元左右的利差。除了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长三角的纺织企业同时还必须面对包括税收、人力成本在内的其他压力。 |